明代文人崇尚天然糊口不雅,讲究档次,逃求格调,黄花梨做为书斋雅玩上品,可展现藏者的审美和雅逸才调,因而存世虽不多,但不乏精品。明代的笔筒大多较矮胖,平底,素面多,以黄花梨的鬼面为上。
笔筒是文房器具之一,为筒状盛笔的器皿,多为曲口、曲壁,口底相若,制型相对简单,少有大的变化。相关笔筒的文献记录,最早见于三国期间。到明末,因为不稳,文人厌恶,大兴奢靡之风,一味逃活中的美器。笔筒做为案头文具中最具粉饰性的代表,备受逃捧。
黄花梨正在明代深得文人的推崇,产自南洋诸岛,数量不多。黄花梨上常见木疖,美如狸斑,俗称”鬼脸”。黄花梨木色橙黄,有的红紫,有喷鼻味,纹理清晰,木性极为不变,不易变形,分量较轻。因为黄花梨纹理典雅富丽,明代文人取工匠正在设想取制做笔筒时,大多采用通体光洁的做法,以凸起其木材纹理的天然美和书卷气。